捧一颗红心送教 送无限真情扶弱
从十七大报告的“关心特殊教育”,到十八大的“支持特殊教育”,再到十九大的“办好特殊教育”,党和国家历来都没有忘记特殊的孩子们,没有忘记特殊教育这块领域。特殊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关心、爱护与支持,而应当办出质量、办出水平,让残疾儿童称心,让人民群众满意。为了积极落实党的十七大到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提升残疾人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不能少。”的国家政策,努力践行辽宁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免费实施惠普全体”的具体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连续三年开展“爱心奉献精准扶弱送教上门”主题活动,用炕头上的爱心抚慰特殊孩童的心灵,用专业化的指导为家庭引领正确的教育方向。
一、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共有九个党员骨干送教上门服务队,送教前小组内开会,明确职责,以“新理念、讲科学、重实效、求进步”为目标,以“分职责,合思想;分工作,合宗旨”为具体要求,用心做好新形势下的特教事业。全体送教党员干部、青年骨干教师本着一颗爱心和无限奉献的精神,努力做好送教上门工作。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获得良好理论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加强学习。特教服务队的领导老师们坚持“在课外学在课堂教”的理念,在课余时间经常阅读特殊教育理论的报刊杂志,‘制作’符合送教学生认知特点的学具,在学习和创新中进一步明确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营造氛围,优化环境
凤城地区送教上门的特殊孩子绝大多数生活在山区,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都有着心理发展的需求,有着与人交流享受呵护关爱的需要。送教上门的党员干部时刻注意这些孩子的健康发展,每月三次送教都用真诚的爱去打动和感染他们。和淳朴的相邻一样坐在炕头上为孩子们上课、训练。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多表扬他们;缺乏自信心时,多鼓励他们;让每个孩子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四、积极参与,奉献真情
送教领导、教师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送教前,确定相应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将教学目标定位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帮助智障儿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上门送教过程不求快,只求对象有进步。每一个词语、每以个数字、每一个动作都重复多次,反复演示,手把手教学,直到孩子能较为熟练地掌握。每个送教成员都用真情和付出换来残儿的点滴进步,迎来他们家长的笑颜。
五、科学评估,热情服务
学校选派丹东市级骨干党员教师汇同凤城教育局基教科,制定计划,尽心筛查,筛查范围涵盖凤城辖区66个中学、小学,筛查三类适龄儿童177人,确定特殊学生的起点和最佳发展区域,调整了家长和学生的心态和认识,积极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动员适龄儿童到特殊学校就学。为更多的孩子回归主流社会创造条件。
我们本着“一个都不放弃”的教育理念,创意和开展特送教上门工作,健全了“领导包扶家庭、党员结对残儿、家长驻校陪读”送教体系,从支部书记到普通党员,都是送教队伍的一个兵。党员干部、骨干教师们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利用自己学科教学的优势,进行扎实有效的送教上门指导工作。从学校到特殊儿童家的路上留下了我们汗水与艰辛,送教党员走遍凤城辖区20多个乡镇,行程上万里,走访五十余户残障家庭。给学生下发福利基金和康复训练学具、玩具、教材,为残障家庭捐助款物30000多元,为二十名送教学生办理了残疾证。送教路上我们风雨同行,送教上门志愿服务活动为这些家庭带去了科学专业的康复理念,祝愿这些孩子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在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健康成长。
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